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://www.xftobacco.com/《樟树通讯》胜吾家
作者:彭桂生
家是人生驿站,是心灵港湾,是生活乐园。词作家张寒晖年在西安创作的一首歌曲《松花江上》:“我的家在松花江上,那里有森林煤矿,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......”,格外缠绵悱恻,脍炙人口。
我的老家在江西樟树,
那里有闻名遐迩的阁皂山,有四特佳酿与优质盐矿,还有那沁人心脾的中草药香,那里留下了我父辈、祖辈的足迹和背影。神奇的樟树,美丽的家乡,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。
《樟树通讯》就是故乡一棵结实美观、芳香四溢的香樟树,也是一座寄托远方游子思乡的精神家园。她是一条纽带,连接着湖北与江西两地的情缘;也是一扇窗口,故乡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。虎年元宵节刚过,就收到《樟树通讯》主编周凤荣女士快递来的合订本,全年24期,这是我梦寐以求的精神食粮,胜过任何美味佳肴,我捧若至宝。真是纸薄底蕴厚,礼轻情义重。一报在手,全知樟树事。我浏览其间,感觉有一种家乡味道,清香甜润,爽心可口,提神顺气,别有一番滋味。期期精彩,篇篇杰作,既有鲜明的舆论导向也有显著的地方特色,传递了一种正向思维和正能量,具有较强的思想性、可读性、文学性和收藏价值,她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教益。用力打造主流高地党报党刊就是,为主流媒体,她是为政治服务的。结合本地实际,上情下达,及时准确发表市委决策和传递政令,替发声,为人民代言,用力打造这一主流媒体高地。
《樟树通讯》站位高,视野阔,观念新。每期头版头条主要刊载大事要务,发表本地重大信息,让各级党政部门和干部群众知情明事懂理,以保证上行下效,政令畅通。如樟树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人大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隆重召开,主题鲜明,重点突出。向民众吹响了“重振药都千年雄风,打造全国中医药樟树特色样板城市”的冲锋号,以此凝聚全市民心,发挥药都优势,做足药文章,争创药效益,开创新局面。重头戏还有:“樟树第52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隆重开幕”“我市医药工业百强招商引资工作纪实““大力推进‘中国药都’振兴工程走笔”“让‘药都’成为我市最闪亮的城市名片”,刘公庙“乡村蝶变之旅:一幅乡村振兴美好画卷”等重要事件和文章。都集中反映出了传承药帮精神,做大做强传统产业,建设秀美乡村和幸福家园,大力推进“中国药都”振兴工程所实施的重大举措和行动,成功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(中药材)示范园,并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,旨在让这块金字招牌,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。为此,我要为她叫好和点赞!为家乡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倍感骄傲和自豪!用情守护新闻阵地
《樟树通讯》、三版主要是综合新闻和政教科文卫等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资讯,从不同角度及时、客观、真实报道和反映关乎社情民意的大事实事,力求短平快,新奇特,用情发力,对那些发生在身边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予以宣传和推介。其新闻标题既新颖,也很有情趣,内容丰富,人物丰满。涉及到乡村振兴、幸福生活、工匠精神以及好人好事等,各有侧重,面面俱到。印象较深的有:永泰镇车埠村“村庄靓起来、村民富起来”,经楼镇“幸福院里的幸福生活”,刘公庙镇“这里的文化大餐很丰富”,洲上村“村规民约让村庄变身‘净富美’”,经楼中学“十年善举书写人间大爱”等,充分表明每个乡村正在发生质和量的巨大改变。尤其是几位先进人物事迹也很突出和感人,如“雷志胜:兵支书”“和溪村黄根林:山村‘蝶变’引路人”,经楼镇护林队长黄雪如“十二年护林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“践行工匠精神: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小连”“大桥街道大学生专职村干周丽华”和“四特最年轻的白酒评委蔡珊”,陆英娜“二十三年,母女接力传递爱心”等,小人物大格局,平凡事显精神,让人心悦诚服,过目不忘。还有展示非遗和地方民间工艺的新闻作品,如“竹篮编出幸福生活”“樟木上的雕刻时光”“丝弦花鼓戏”和“樟树剪纸”等,独运匠心,别具一格。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,且层出不穷,怎不让樟树人津津乐道,引以为傲。用心建设文学园地
《樟树通讯》尽管是一份党报,有其严肃的政治色彩一面,但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品位,避免刻板固化,千篇一律,缺乏鲜活和洒脱。在纸质文化受到网络媒体如此冲击的当下,如何办好一份既严谨又轻松的地方报纸?决非易事,编辑们可谓煞费苦心,确实难能可贵。她们殚精竭虑,呕心沥血,特别是把文学副刊办得有声有色,异彩纷呈。千挑万选,精编细裁,所载文章和诗联,不乏经典之作,神来之笔,为此报增色不少。让我眼花缭乱的佳作美篇,比比皆是。例如有学党史系列专文:“樟树:一块红土地的记忆”“红色印记:宜春市第一个党组织成立”“火红的岁月火热的情”等回忆文章。有歌颂家乡的散文,如刘思华的“家乡的樟树”,吴国林的“吴城孙氏后裔沽塘村”,宏光的”樟树赋“。还有赞美家乡文化和美食的,如谢泠风、谢的“樟树博物馆之行”,彭桂生的“樟树:独树一帜的药俗文化”,翁衡临的“家乡美食、儿时味道”(馄饨、米粉、粽子、麻花)等等,让人垂涎欲滴,大饱眼福。对这些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我都反复浏览,不忍释卷。细细品赏,回味无穷。
《樟树通讯》还根据实情和需要,适时设置了特刊、专题等栏目,显得高端大气,生机勃勃,妙趣横生。所刊载的版画、书法、诗联(《药都风韵》)等文学艺术作品都很有特色,作品格调高雅,新颖別致,雅俗共赏。作为一名身居异乡的樟树人,衷心希望《樟树通讯》真正成为集报和文学爱好者之家,成为广大干部群众一处精神高地和乐园,充分享受文学艺术和纸质文化的熏陶和乐趣,并能经常看到和听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。同时,期待《樟树通讯》这个“家”永远充满生机、充满活力。更加如牛似虎,踔厉前行,锐意进取,越办越活、越办越好。
于、2、26(壬寅年二月二十六)
(作者系湖北省监利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党员干部、中国报协集报分会会员、湖北省作协会员、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、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,著有文学集《兰桂生香》一书)
作者彭桂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