樟树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1927年南昌起义,众多高级将领涌现,但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医院西安哪家好 http://m.39.net/news/ylzx/bjzkhbzy/

前言

“南昌首义诞新军,喜庆工农始有兵”,作为“四一二”政变后的第一个次规模反抗暴动,南昌起义不得不说,在军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。

年8月1日凌晨,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,不仅宣告了一支人民的诞生,而且也展示革命党人和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。

而在这场起义中,朱德也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次转变。

朱德

其实在南昌起义时,朱德地位并不重要,领导班子里面也没有他,但是就在这场战斗后,朱德便一跃成为了“朱毛”之一,成为了红军的核心之一。

那么这其中究竟是发生了什么?

这一切还是要从年8月1号的那场起义说起。

……

(1)起义准备

自蒋介石悍然发动政变以来,红军便想着如何发动起义,打击敌人的气焰。

当时南昌起义的所在地,可不是红军领导人心血来潮顺便选的一个地方,在那段时间,中国掌握的几支主要武装,比如叶挺的第11军,还有贺龙的第20军,他们都在九江一带,离南昌一百多公里的样子,更重要的是,南昌守敌仅有6个团的兵力。

南昌起义

如果选择以南昌为起义点,那么成功的把握是非常大的。

在起义当天,朱德也开始了他的一项秘密任务。

当时周恩来很早就找到了朱德,他希望朱德能充当起义部队的“开路先锋”,具体来讲就是,他在起义时需要摆下一桌“鸿门宴”,和当地驻军团级以上军官喝酒,然后把他们灌醉。

到时候起义部队南下攻打南昌的时候,便可以大大减少伤亡。

那为什么要选中朱德呢?

周恩来在回忆录中说道,朱老总是个很好的人选,他做过滇(diān)军的旅长,而且和很多派系有联系,跟他们关系比较熟,所以朱老总担任这“开路先锋”是最为适合的。

而且还有一个,朱德是熟悉南昌的,他曾经做过南昌的局长,以及警备司令,因为他作为侦察敌情的人选,是再合适不过的了。

朱德很快就进入了南昌,与当地的守军建立了“联系”。

7月27日,起义前几天,周恩来隐秘抵达朱德在南昌的落脚点,也就是现在南昌市的花园角2号。

周恩来

当时周恩来在那里建立了前敌委员会,准备筹划起义事宜,当时成员有早期的员,包括周恩来、李立三、彭湃等人,也就是当时南昌起义的核心领导层。

这里值得一提的是,这里的核心领导层并没有朱德。

因为当时朱老总的情况还是比较“惨”的,年2月,朱德受党组织的委派,打通了江西省主席朱培德的关系,成为了革命军第三军的教育团团长以及南昌局长。

当时、还是“和睦相处”,国共致力于北伐大业,以及大革命运动,但在蒋介石、汪精卫先后发动政变后,朱培德便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。

他知道朱德是员,但又是南昌的警备司令,所以他就假借名义让朱德去外面“剿匪”,然后趁他离城之时,夺了他的权力。

6月上旬,朱德因为局势动荡,便主动辞去了局长的职务,而新的南昌卫戍司令,一上任便立刻发布命令,禁止城内一切的工农运动,还把所有的人驱逐出境。

下旬的时候,朱德还回过一次南昌,但是却被他曾经的手下直接“礼送”出去,也是这时候,朱德失去了在江西省当局的一切职务,也失去他的兵权。

我党筹划南昌起义的时候,把周恩来任命为前敌委员会书记,总指挥是当时的贺龙,当然还有叶挺,刘伯承、聂荣臻等人作为辅助。

贺龙

起义主力是由叶挺十一军,以及贺龙的二十军,累积14个团的兵力组成的,相比之下,朱德率领局原下属余人,确实“渺小”点。

所以这也是为什么,朱老总没有进入当时的领导班子。

但是这也并不影响朱老总,在这场战役中起到关键作用,以及在战后起到的决定性作用。

……

7月21日,朱德接受党的指示,潜回南昌,利用原先在南昌的老部下,准备相关的武装起义工作。

在周恩来等人抵达南昌的时候,朱德便把这几天了解到的驻军情况一一汇报,最后他还拿出了一张他精心绘制的驻军布防图。

周恩来在回忆当年的起义情况时,他由衷地赞叹道:

“朱老总,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向导与参谋!”

……

(2)起义爆发

当时起义很快就准备起来,部队顺利集结完毕。

南昌附近的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、吉安地区,而敌人的第9军在进贤、临川(今抚州)地区,南昌市及近郊只有余人驻守,所以前委的计划,就是赶在援兵到来之前,完成起义。

进贤县老照片

虽然我们知道起义的时候是8月1日,但当时还是有些偏差的。在第一次提出南昌起义后,李立三等起义领导人,把这个计划上报了鲍罗庭。

鲍罗庭是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,他的意见,也就是相当于共产国际的态度。

他听了李立三关于起义的汇报后,却沉默不表态,而当时瞿(qú)秋白、张太雷虽然完全赞同,但是他们说要先去汉口,向中央汇报。

战机稍纵即逝,李立三等人实在是等不及中央的指示,便在次九江会议上,决定先一步把叶挺、贺龙等人的部队于7月28日前集中南昌。

并且暴动的时间,就定在7月28日当晚。

中央之后得到消息,同意举行暴动,但是他们认为理想起义地点应该是九江的南浔。

李立三坚决反对,他说九江地区的军阀部队已经聚集,如果临时改变地点的话,那么就算起义可以成功,但是红军的有生力量也会遭到极大的损耗。

李立三

因此南昌才是的暴动地点,一番沟通之后,李立三成功说服了中央,并且起义时间推迟了两天,也就是年7月30日晚上。

但就在起义的三天前,起义再次受到了干扰。

7月27日晨,张国焘(tāo)抵达九江,他带来了中央的意见,但由于个人理解,他曲解了中央“起义要慎重”的意见,要求重新讨论起义。

当时已经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李立三、周恩来坚决反对,甚至周恩来一生中第一次拍案而起,最终,张国焘只得服从多数,而此时起义时间再度变化,定为年8月1日凌晨2时。

……

很快,深夜降临。

在周恩来、贺龙、叶挺、朱德等人领导下,南昌起义悄然开始。

此时朱德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,而是正在酒席当中。

南昌起义

起义的那天晚上,朱德便做了一番精心安排,他先是在当夜,拜访了南昌市长李尚庸,而且他提议在李市长家中聚会,并把城中的两个滇军团长一起请来。

当时几人觥筹交错,喝得十分尽兴,朱德在宴席上说了很多好话,酒桌上的几人红光满面,飘飘而起,当时酒席之后,朱德又提议打牌消磨时间,就这样,几人一直在那里待到了深夜。

而此时,南昌起义的部队也开始悄然行动。

按照前委的作战计划,贺龙20军的第1、第2师向南昌城内重要据点旧藩台衙门、大士院街等处守军发起进攻;而叶挺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、新营房等军发起进攻。

从当时从一位经历过南昌暴动的老兵的口述,可以再现当年的紧张的情景。

老兵说道,当时在交火的前夕,部队进驻南昌的时候,他的连长在附近地区不动声色地察看了一番。

南昌起义

当部队每到一处地方,就会找好哨所位置,饮水的处所,以及大小便等地方,这是极为正常的行军习惯。连长就是趁着这个时机,详细地查看了部队驻扎地方的地形,甚至他还去了敌人的营房里看了看。

最后他让部队驻到几个他指定的位置,后来这位老兵才知道,连长让他们露营的位置,就是后来战斗中的冲锋地。

所以当时就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。

两支即将敌对的部队,营房却只相隔了数十米,而且南昌城内的敌人们也想不到,白天刚到的部队,晚上就要和他们厮杀起来。

当然,作为一支合格的守城部队,敌人在晚上并不是一点防备都不做,他们派出一队一队的巡逻武装,而且还有意来到了对面的营房外面巡查。

有时候,有几支部队还走到了露营部队的近处,偷伺着。

但他们看到的就是一排排架着的枪,睡熟的士兵们,而且旁边较远的地方还有很多行李担子,似乎是好像在告诉他们,部队刚刚驻扎,士兵们都已经极度劳累了。

巡逻队

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,等他们离开了之后,兵营里面的士兵都猛然睁开眼睛,连长召集了三个排长,小声地谈了一阵,后面排长又和三个班长谈了一阵,最后班长再传播到战士那。

最后大家沉默了一阵后,纷纷慢慢起身,轻轻地打上绑腿,穿好衣服,左臂还缠上一条白毛巾,作为识别信号,做完这些后,大家并没有去拿枪,而是依旧躺下假睡。
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终于到了午夜两点。

所有的战士翻下床,把枪拿在手里,刺刀装在枪尖上,子弹袋绑好,整装齐发。

砰!砰!砰!

城内某处清脆地响了三枪,连长身体猛然站起,低吼一声:

“冲!”

南昌起义

战士们像流水一般冲进敌人的营房,敌人还在睡梦中,就受到了万马奔腾般的进攻,各种厉呵交织,再然后就是一阵钢铁的撞击声,甚至还有几声激烈的手榴弹爆炸声。

最后连长拿着手电筒,在营房里照来照去,看着营房里蹲下的敌人,当时那个连长就带着部队一面搜索残敌,加强警戒,一面向城里侵入,很快南昌如同沸水一般,枪声砰砰,炮声隆隆。

几个小时后,东方吐白的时候,枪声就逐渐平息了下来,虽然南昌的某个地方,渐渐还有断续的枪声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越来越苍白无力。

……

(3)起义之后

当时南昌城内各地的激战,一直从深夜打到拂晓,南昌起义部队歼灭了守军千余人,缴获的械,弹药更是数不胜数。当日下午,南昌起义进行到中段的时候,马回岭敌人的第25师也在聂荣臻、周士第率领下,成功起义,并在8月2日于南昌集中。

聂荣臻

当前敌委员会从指挥所出来时,太阳已经快要落下,街道上铺着一层金的光辉,显得神圣而纯洁,但你看到城中各地还没消散的硝烟,你就会知道这里经历过一场多么紧张而激烈的战斗了。

起义的战士们押着缴了枪的俘虏,在街上一队队来来往往,而一些工作人员正四处张贴革命布告,还有远处,战士们正在把敌人的旗帜取下,将一面大红旗缓缓升起。

“八一”之后,指挥总部前面挤满了人,有起义军战士,更多是南昌城内的群众,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登上石阶。

他眼神坚毅,向大家连连招手,周恩来同志第一句就说道:

周恩来

“革命靠军阀,是永远也靠不住的,今天我们就是要用这场起义告诉中国的所有人,人民劳苦大众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,这样才能打倒,解放自己……”

他话音刚落,群众便高呼口号,一片欢腾,当时有位干部有些疑惑地问道:“讲话的是谁哩?”

正在一旁鼓掌的朱德笑着说道:“这就是周恩来同志!这次前敌委员会的总书记!”

……

起义胜利后,起义部队的各级组织也有了新的调整,主要变动方向其实就是在于部队领导干部的调整,当时起义部队各种势力都有,可以说是“鱼龙混杂”,当时前敌委员会决定在部队各级,增加员的成分。

其目的就是,调离了一些不可靠的军官,让起义队伍成为一支由无产阶级掌控的的革命。

当然从历史上可以知道,基于当时的现实条件,部队的改造并没有完全完成,还存在着不少旧的影响,这个问题直到红军去了井冈山,在毛同志的领导下,才从根本上完成原计划的改造。

虽然存在这些问题,但也仍然不能否定这次起义的意义。

年8月1日起,中国便真真正正地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,而大革命失败之后,这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开始到了阶段的时候。

最重要的是,这次起义如同微光一样,吸引着其他微光,在这次起义暴动之后,此后的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也是蓄势待发,各地都在高举红色革命之大旗。

起义成功后,一番宣言是极为必要的。

当时前委仍用左派名义,表达了革命精神,他们在各大报刊上,发表了中央委员宣言,其中主要目的就是揭露蒋介石、汪精卫等人,不顾革命大义,以卑劣的手段背叛革命的罪行。

而起义军总指挥部也发布了总结宣告:

南昌起义军总指挥部旧址

“南昌举义,实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行动,下级官长尤其是士兵同志,大多为劳苦大众,我们此次南昌革命之暴动,是为土地革命,也为解决农民问题而奋斗,最后也是为解决我们自身问题而奋斗……对于民众应该切实保护,不应该剥削,不然,我们便不是革命党,进行也便不是革命战争,乃是同蒋介石等人一样的的行动……”

最重要的是,这宣言也表达了自己与任何军阀的斗争决心。8月2日,南昌市各界数万群众自发聚集,见证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。

在革命委员会成立后,各行青年踊跃参军,愿为革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。

虽然此时起义已经结束,但危机也是随即而来,也正是这时候,朱德在革命的关键转折点上,挽救了党。

(4)终局

南昌暴动后,汪精卫等派,自然是急令自己的部下张发奎、朱培德等部,赶紧向南昌进攻,收复失地。

汪精卫

朱培德接到命令之后,知道事关重大,便立即调集两省重兵,前去围剿。8月3日起,前委接到情报之后,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。

而按照原先的计划,众人是要从瑞金直接进入广东省,攻占东江地区作为根据地,可是就在计划都定好了的时候,起义部队却出现了分裂。

当时叶挺第11军麾下的第10师师长蔡廷锴(kǎi),在部队行进到南昌市进贤县的时候,擅自驱逐在该师员,并且直接率部,脱离了起义军。

起义部队到达广东的时候,在三河坝召开一次紧急会议,因为情况实在是很糟糕,先不提敌人已经疯狂地包围了过来,单说起义军的减员问题,就不得不开这次会议。

部队仓促撤离,又没有时间进行整顿,在经过临川的时候,总兵力就只剩下1.3万左右。

这次三河坝会议的召开,就是要商讨如何退敌,然后减少部队分裂的问题。

当时朱德请缨在三河坝殿后,掩护主力撤离,众人同意了他的决定,而且还把叶挺的二十五师临时交给朱德指挥,当时周恩来对朱老总的要求是,在三河坝拖延敌人三天。

三河坝

可是谁也没有想到,朱老总带领的这不到人的部队,竟然成了当时革命的火苗。

在整个南昌起义中,朱德就获得这三天指挥权,当他在三河坝指挥三天三夜,拖住了敌人之后,准备按照计划,带着第25师剩下的两千人,向南突围和主力汇合。

可是这时候,南边却跑来几个起义军战士,说主力部队南下作战,在汤坑全军覆没,现在南昌起义部队就剩下朱德手里这两千多人了。

原来当时敌人在汤坑,集结超过起义军4倍之多的兵力,而且当时起义军部队在错误的情报,轻敌思想,以及起义经验不丰富的影响下,被敌人占领有利地形,轮番进攻。

起义军仓促上阵,知己不知彼,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。

消息传来的时候,如惊雷大作,朱德手下的部队军心大乱,很多人都知道汤坑一战,两个主力全军覆没,部队完全被打散了。

汤坑战役

这时候朱德站了出来,以他多年的带兵经验,他知道这关键时刻,必须有人站出来,稳定大家。

于是他召集大家,说他有办法带领大家走下去,如果有人愿意跟着他干,他热烈欢迎,如果不愿意,他也不勉强,好聚好散!

听完他的坚定而充满自信的语气之后,很多人动摇了,有些人愿意跟着他,有人说先看一看,不行的话再走也不晚……很快,朱德便把局势控制住了。

于是一行人便跟着朱德开始了逃亡之旅。

但是天气炎热,众人没有补给,也没有弹药,一边走一边跑,到最后只剩八百人左右,当时师长团长都有逃走的,营连长更是很多,到后面,师一级以上干部只剩朱德一人,而当时政工干部也只剩下员陈毅。

陈毅

我们今天回头看,虽然有多人走掉了,但是红军部队却留下个意志坚定的革命战士,他们是中国革命的火苗,是经历过千锤百炼,惊涛骇浪的钢铁。

而对于把这些火苗保存下来的朱老总来说,无疑是居功至伟。

所以可以说,在南昌起义中,虽然众多将领涌现,但是朱德——朱老总无疑是最为关键之人,正因为有他,南昌起义部队的火种,才能得以保留。

之后,朱德、陈毅同志率领部队,一路不断发展壮大,最后他们走上井冈山,开启了新的革命篇章……

谨以此文纪念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!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