樟树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走进厦门市三个美丽乡村领略乡村振兴的幸福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可以治愈吗 http://www.bdfyy999.com

[新闻页-台海网]

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。


  美丽乡村名单


 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


  同安区顶村村、翔安区小嶝村、同安区军营村、海沧区洪塘村、同安区郭山村、海沧区青礁村、翔安区金柄村、翔安区马塘村、同安区白交祠村、海沧区过坂社区、同安区三秀山村、同安区古坑村


  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


  同安区郭山村、翔安区莲塘村、翔安区锄山村、翔安区马塘村、同安区莲花村、同安区溪林村


  台海网8月18日讯据厦门日报报道 碧水青山、阡陌交通、白墙黛瓦……盛夏时节,置身厦门岛外一个个乡村,入目皆清爽,移步是风景,一幅气韵生动乡村生活图景正在缓缓铺展开来。


  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,我市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,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乡村产业持续发展,一个个乡村破茧成蝶,绽放芳华,让人心生向往。


  截至目前,我市共有1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6个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。这些美丽乡村的建设,不仅是我市农民群众享受幸福生活的承载,也直接拉动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。近日,本报记者走进我市三个美丽乡村,带您领略厦门新农村的绰约风姿。


  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


  游千年金柄品历史古韵


  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的古樟树。这棵香樟树已经有多年历史,高约18.3米,树冠直径接近22米。


  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村民黄加正在做面线。


  登上大仑山远眺,石狮水库涌出的水流顺着云彩沟奔腾而下,如同一条玉带,曲曲折折,飘向东溪;山脚下,参天古树葱葱郁郁,村舍田园恰似画卷,让人心旷神怡。


  这里是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。在这个背依青山、面朝平野的古老村庄,扑面而来的是远离城市喧嚣的质朴,更是充满历史气息的古韵,散发着别样的魅力。


  闽南地区,有句俚语代代相传:“未有厦门,先有同安,未有同安,先有金柄”。年前,唐垂拱二年(公元年),黄家少年黄肇纶来到这里定居开垦,子孙代代繁衍生生不息,青史留名者数不胜数。


  “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金柄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黄崇烈介绍道,金柄村建村以来,仅《厦门人物辞典》《同安县志》和金柄族谱中记载的金柄籍黄氏名人就有上百人。


  “叮叮当当”的敲打声从金柄大宗祠传来,这座建于唐长安年间的古祠正在修缮,工作已经到了尾声,黄崇烈每天都要过来看看进度,“这里是金柄村重要的文化地标,也是我们黄氏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,是海内外宗亲回乡祭祖、探亲聚会的主要场所。”


  宗祠边,一棵香樟树虽然树头内部早已中空,但依然参天而立,枝叶繁茂。黄崇烈说,这棵香樟树已经有多年历史,高约18.3米,树冠直径接近22米,是翔安最早的古树之一。后人在树下立着一块石碑,写有“唐樟”二字,反面是香樟树的介绍,告诫村民“今勒石志之,感先人余德垂荫,愿嘉木其永保清华”。


  在金柄村的东部,有个拍胸舞广场,这里是拍胸舞的传习基地。年,“拍胸舞”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村民黄奕国、黄呆、黄冬秦成为该项目的省、市、区级代表性传承人。“拍胸舞”渐渐从金柄村走向海内外各类舞台。


  丝丝缕缕的面线,在65岁的黄加手里如瀑布飞流直下,细亮如丝,柔韧如丝。被列入翔安区非遗传承人的黄加做面线已经40多年,“我坚持每天手工制作,一条面线仅1毫米粗却能达到32米长。”如今,他的手工面线成为翔安区“一村一品”的传统手工艺食品,深受闽南民众喜欢。


  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


  逛生态莲塘看宋江文化


  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一汪碧水荡起阵阵涟漪,这口池塘成了村民们眼中的风景。


  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宋江阵民俗文化广场。


  夏日的风轻轻拂过,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一汪碧水荡起阵阵涟漪。莲塘村的这口池塘成了村民们眼中的风景,小桥横跨、凉亭伫立、花木遍布,俨然是翔安的“小西湖”。一到傍晚,不少人会到这里享受夏夜的清凉。


  莲塘村里,古榕参天,绿荫如盖,成为承载村庄记忆的“绿色古董”;水库、大溪、水渠、池塘构筑的水路体系四通八达,水光灵动;笔直宽阔的村道,错落有致的红瓦古厝……这个被碧水青山环绕的村庄,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浪潮,进入更多人的视野。


  这样一个美丽的村落,还暗藏“武林高手”。村里的宋江阵民俗文化广场上,或是年逾古稀的老人,或是童稚未脱的少儿正在操练,他们可是“身怀绝技”的宋江阵高手。莲塘村党委书记林华荣介绍道,年,莲塘村民们让出23亩地,企业家林良菽出资上千万元,村企携手共同建立了这个广场,这是全国以“宋江阵”命名的文化广场。


  锣鼓声声,“宋江”舞动大旗;“水浒好汉”纷纷上阵,十八般兵器各显神通,威武壮观……作为闽台宋江阵的沟通桥梁,宋江阵民俗文化广场每年都要举办大型的宋江阵交流活动。广场之下,还“藏”着一个闽台宋江阵博物馆。走进室内常年保持23℃的博物馆,兵器陈列、阵法介绍、人物故事应有尽有。


  平日里,很多村民、孩子来到宋江阵民俗文化广场训练,市民游客也纷纷前往领略这一闽南民间武术表演的魅力。目前,莲塘村已形成宋江阵“一村一品”的文化特色,依托莲塘小学、莲塘村分别组建的少年和成年宋江阵也已在数次国际武术大赛、海西武术大赛中崭露头角。古老的宋江阵在莲塘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
  临近中午,同样是林良菽捐建的“老人之家”热闹了起来,阵阵香气扑鼻而来。“今天有煎鱼,还有炒南瓜,我都喜欢。”一进门,79岁的陈秋月老人看到做好的菜,点头赞许。“老人之家”被村里的老年人视为自己的“个家”,村里上百位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都可免费用餐。陈秋月说,一日三餐都可以在这里解决,莲塘老人真幸福。吃完饭,老人们聚在一起泡茶“话仙”,享受愉快的时光。


  企业家捐资建“老人之家”,村民们捐出红砖古厝,建社区书院、设老人活动中心……在这个美如其名的村子里,每个角落既带着浓厚的乡土情怀,又散发着活力与温情。


  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


  来悠然锄山忆峥嵘岁月


  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全貌。


  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,抗日斗争遗址——竹篙楼。


  沿着刚刚建好的锄山通道蜿蜒上山,一路风景无限。在翔安区内厝镇妙高山,安静美丽的锄山村藏身其中。


  锄山村是内厝镇的高山村落,海拔米。抗战时期,这里曾经建立了党支部,组建了一支中国领导的抗日武装——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,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抗日救亡英雄赞歌。如今,这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注脚。


  作为厦门市革命老区之一,这里保留着一座由碎石砌成的两层古楼,这就是的抗日斗争遗址——竹篙楼。而锄山乡村党校,正是在竹篙楼革命纪念遗址的基础上建设而成。走进这片聚落式的红砖古厝,不仅可以在解说员的生动讲述中,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,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,也可以动手制作一份别致的红色作品,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沉浸式体验。


  锄山村党支部书记宋金铁说,为了更好传承革命基因,锄山村充分挖掘、保护、利用红色资源,编辑出版《锄山英烈传》连环画,修缮保护乡村党校、银鹰小学,建造宋公铺、宋温、苏深渊等英雄事迹展示馆,为美丽乡村增添了一抹红色。


  站在高处俯瞰锄山村,蓝色坡屋顶成了锄山村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。“和普通农房的红色坡屋顶不同,我们村共有栋农房进行了农房整治,屋顶选用蓝色,形成青山蓝‘帽’、碧水新‘装’的特色风貌。”宋金铁介绍道。除了独具特色的蓝色坡屋顶,锄山村的农房还画上了清新的彩绘,为乡村注入浓浓的文艺气息。


  在古厝群里,一栋别致的民宿格外醒目。这栋曾经“相貌平平”的普通民居,经过一番“梳洗打扮”后,摇身一变成了清雅古朴的民宿,还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“归锄·山居”。推开窗,青山、古厝纷纷映入眼帘,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泥土味道,静谧的乡村生活悠闲自在。


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锄山村的优势和宝贵财富。过去几年来,锄山村种植了超过亩可连片观赏的黄花风铃木、樱花等林景,成为厦门新晋的“网红点”。宋金铁说,仅今年春节期间,就吸引超4万人次到锄山“打卡”。


  蜜蜂养殖、高山茶叶等绿色产业,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。年产业营收超过万元,村民的腰包更鼓了。台商也慕名前来,建设海峡两岸现代精致农业示范园,种植黄金木瓜、布福娜、甜葡萄柚等台湾特色水果,年产值预计可达万元。


  锄山村的变化,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创新就业。30岁的宋志明也返回到村里,在乡村党校里工作,“家乡变化这么大,我很自豪,也愿意为锄山村的建设奉献一份力量。”现在的锄山村是农民幸福生活的诠释,一幅气韵生动、如诗如画的乡村生活图景正在缓缓铺展开来。

(文/记者吴晓菁通讯员孟繁革图/记者协云)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